關鍵詞:書法,練字,硬筆書法,軟筆書法
看著弟弟在作業本上寫的“螃蟹體”,我默默拾起了拖鞋,隨即意識到,身為一名儒雅的傳統文化教育者,體罰是不對的。

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,首先要了解原因,跳出“坑”來找方法。
孩子是無辜的
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寫得一手好字,老師喜愛,同學羨慕。他們也普遍對孩子的書寫提出要求,可大多數僅僅是提出要求而已。
“寫得這么潦草,好好寫!”
“慢點寫,一筆一劃......”
......

當家長意識到要規范孩子書寫時,很多人只是扔下一兩句批評,然后干別的去,空留孩子一人在田字格中凌亂......

就算這樣“潦草”的教育,也比很多家長思想前衛......
家長:不重要
很多家長認為,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,電腦代替了大部分手寫,甚至作業都可以網上提交,寫字好不好看已經不重要了,不如省下時間學學敲代碼。
寫字好不好看真的不重要了嗎?

無論互聯網如何變革,目前大環境下,中考、高考以及平時小測驗都是手寫答卷,沒有哪個孩子會因為寫字丑被安排在網上答題。
相反,閱卷由線下轉到線上,對書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看過這兩張試卷,你就知道分多和分少的根源了。
現在,你還能說寫字好不好看不重要了嗎?
老師成了背鍋俠
每個時代都有一個背鍋俠,十五年前是早戀,現在是網游,人們習慣找一個鍋來掩蓋教育的失敗。
孩子寫不好字的鍋已經落到了老師身上……

嘴上發表疑問,心里早已有了答案,家長們只不過需要一個寬慰的附和……仿佛是在說:孩子寫字潦草跟我沒關系,是老師不負責。

就像網游,我們甚至都不需要知道網游是什么,如何影響學習和生活,反正怪它就對了,我們只需要一個能推脫責任的借口。
要知道,研究該不該怪誰不會對書寫有任何幫助,最后的結果還是要孩子來承擔。
想要練好字,先要學好畫
改善書寫的秘訣,不是責備和甩鍋,而是找對方法。
自古以來就有“書畫同源”之說法,書到極則是畫,畫到極則是書。中國文字和繪畫在起源上相通,在表現形式上不同。
臨風堂小學生荷花作品
繪畫是孩子的天性,孩子不需要學習就可以畫出眼中的世界,畫中的線條反映著孩子無拘無束的心性;文字則是在線條的基礎上,增加“橫豎撇捺”的規則,將孩子心性收斂于剛柔之間。
通過國畫學習,提高孩子書寫能力,是臨風堂國學國畫書法三課一體課程體系的特點。
臨風堂小學生書法作品
繪畫的線條需要合適的筆觸。國畫不僅教給孩子創作,也解決了用筆的問題。
孩子能在國畫創作中逐漸獲得對毛筆的感知,之后再寫字,自然懂得輕重緩急,運用自如。
臨風堂小學生書法作品
其次,國畫學習也提升了孩子的審美能力,老師和家長不用特意提點,孩子自己就會分辨美丑。
孩子練字由被動看管變為自然生長,真正做到了“不教而教”。
如今,軟筆和硬筆的應用大不相同,大部分家長更關心孩子的硬筆書寫。
硬筆的技巧源于軟筆,兩者相當“簡”與“繁”的關系。掌握好軟筆的書寫技巧,硬筆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。
若您也為孩子的書寫而苦惱,不妨讓他(她)嘗試學國畫,尤其是5-12歲的孩子,切莫錯過孩子成長的黃金期,辦法總比拖鞋強。
關注微信公眾號“臨風堂書畫教育”,回復“21”,領取硬筆字帖大禮包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