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百年來,梅、蘭、竹、菊國畫“四君子”深為世人所鐘愛,備受文人墨客、隱逸君子推崇賞識,成為歷代中國人精神品格的象征。
為什么偏偏是“梅蘭竹菊”,而不是其他花草呢?
這就要追溯到明朝徽派版畫的代表作——《唐詩畫譜》?!短圃姰嬜V》是由當時徽州集雅齋主人黃鳳池編輯的,為詩、書、畫三美合一徽派版畫畫譜,一經發行,廣受文人墨客喜愛,其中堪稱“四絕四美”的《梅竹蘭菊四譜》更是開創梅竹蘭菊“四君子”之稱(時稱花中四君子)。
從此,“四君子”題材始終伴隨著中國花鳥畫的發展,畫家用“四君子”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。
梅,最令畫家傾倒的氣質,是一種不屑與凡桃俗李爭艷、“凌寒獨自開”的孤傲。
畫家從中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,是那樣一種“沖寂自妍,不求識賞”的孤清,所以常用“清逸”來寫梅花的神韻。

空谷生幽蘭,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,才能洗凈那種綺麗的姿態,以清婉素淡長葆本性之美。
這種獨特的“幽”,是屬于深山隱士的氣質,更是一種追求心胸坦蕩、保全美好人格的品質。

勁節有高致,清聲無俗喧——竹,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鐵骨,又有蘭翠色長存的高潔,以清雅脫俗的個性、高風亮節的品格,為世間君子所愛。

菊作為傲霜之花,一直為國畫大家所偏愛。人們愛它的清秀神韻,更愛它凌霜盛開、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。文人賦予它高尚堅強的情操,尤愛以菊名志,以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。菊作為傲霜之花,一直為國畫大家所偏愛。

正是根源于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,梅、蘭、竹、菊,分別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高潔、清逸、氣節和淡泊的四種品格,成為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,無愧于中國文人感物喻志的象征。
